他是三分公司的苍苍老木,他是行于项目间的自由之花,他是提携后辈的浅淡绿叶,他是不断求进的巍巍青藤。
初秋的早晨,天气微凉,昨夜坡脚升起的雾气未散。刚出门,隐约地看到大门口有人向我踱步走来,近了,才认出是董师傅。“准是又早起遛弯儿了”,我想。董师傅本名董福成,是分公司的退休返聘人员,为人德高望重,做事技艺精湛,项目上的人也乐于向他讨教为人做事的经验,并尊他为“董师傅”。
第一次见到董师傅时,是我刚到项目不久,但人人都知道他是位焊接方面的行家。从年青时入行到现在,工作四十年有余,对各种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焊接技巧、焊接问题了然于心。年轻时是有名的“拼命三郎”,曾为赶工期,连续六个月高强度加班,每天长达9小时的下蹲作业,加上中午不休吃冷饭,致使落下膝盖病痛,长久不愈。如今虽然年事已高,焊枪离手,但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没变。每次到项目上,必定要一天多次的到主厂房5米、11米、20米层和锅炉40米层上转转,看一看焊缝,查一查焊条,量一量对接的焊缝。遇到不合适的就找相关工长和班组负责人核对,督促改正。
9月一天,下起了大雨,董师傅又准备出门了,便有人劝:“董师傅,这下雨天的,腿疼歇歇吧。”“没事,穿的厚,还有雨鞋,慢慢走,也能看一遍”,董师傅答道。总之,劝也劝不住,风雨无阻。工作投入早已成了董师傅的习惯。在董师傅的引导下,“做让人看得起的人,干让人看得起的事”成了项目上的共识。
同时,董师傅还经常往返于多个项目现场指导焊接,所以在一个地方从未长待过,路途奔波,历时又长,但董师傅从未喊过一句苦,抱过一会儿怨。反倒是勉励后辈要适应这种工作方式,进而享受它。他的这种乐观豁达,也深深的影响着项目上的管理人员。
“认真生活”,则是董师傅在“负责工作”之余的独特之处。年轻时手里拿的焊枪如今已被手中的刻刀和单反取代——篆刻和摄影,它们是董师傅一直保持的两大爱好。工作之余不忘愉悦之心和完善自我,让人敬佩。董师傅善用残玉断块做刻石,我有幸见过几枚印章,枚枚字体不同,手法粗粝浑厚,笔势流畅凝练,可见功力。
摄影方面,为学习图片处理技术以提高摄影品质,老师傅自学相关知识,因为记忆力下降,又做了两大本笔记。但由于常年多个项目周转奔波无意间丢失了他的所有学习资料,为了能够继续提升,董师傅不得不重新学起。如今,正由我的室友张晋山带学。“见贤思齐”,“择善而从”,董师傅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努力,这种毅力恒心也鼓舞着周围的人不断进取。
“独行快,众行远”,董师傅深知项目上做焊接不可能只靠他一人,所以有意教学相长,发掘提携后辈中的优秀人才。就是在这样一种想法下,一种特殊的师徒传授方式逐渐形成。每当午饭、晚饭的时间和饭后空闲,只要董师傅不忙,我们端着碗,拿着手机或本子,和董师傅边吃边聊,边听边想,这成了一种学习方式。有不清楚的记下来,在董师傅现场检查时,跟着看一看,解疑释惑。
董师傅曾说“常走身体好,人老心不老”。其实,并不是不愿意休息,只是他想学的更多。他也勉励我们,要好好对待自己的岗位和安装的平台,一步一步走稳走好,实现发展。正所谓“天地生人,生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珍惜工作,珍惜眼前。
如今,董师傅又赶往张家港项目,如雁南飞。但我们依旧盼望董师傅的再次到来,花开处,雁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