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企业使命
奉献精品、开创未来
企业愿景
实力建筑、恒久传承
核心价值观
诚信务实、契而不舍
企业精神
创新突破、奋发有为
企业作风
知行合一、坚忍不拔
管理理念
强基固本、精益求精
人力理念
尚贤任能、德才兼备
经营理念
重信守诺、共建共赢
团队理念
凝心聚力、致高行远
创新理念
博采众长、自主自强
廉洁理念
慎独慎微、从严从实
学习理念
学无止境、学以致用
质量理念
专心专注、精心精品
安全理念
敬畏生命、本质安全
风险理念
事先防范、过程管控

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 创建管理试行办法

文章来源: 工会 作者: 工会    发表时间: 2018/5/21    点击量: 7020

   为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劳动模范)在集团转型跨越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加快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高素质创新人才,根据省总工会有关精神,集团总公司将在全系统开展山西建工集团“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现制定创建管理办法:

   一、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是由在技术、业务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劳动模范或高技能人才作为负责人,并以本人名字命名,同时有相关人员组成的创新团队。

   二、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工作任务是: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和高技能人才的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积极围绕企业经营和技术管理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创新活动,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发挥优秀人才“传帮带”作用,开展技术培训、业务交流、师带徒等活动,带动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持续深化。

   三、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基本条件是:

  (一)有劳模或高技能人才领衔:公司级以上劳模或具有一定技术专长和创新能力的人员;

  (二)有创新团队:团队专业技术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团队协作氛围浓厚;团队人员不少于3人。

  (三)有攻关项目:每年至少有1个企业级以上立项的创新课题或攻关项目;

  (四)有创新成果:每两年至少有1-2项成果得到有关方面的认可或认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五)有场地经费:有相对固定、满足工作需要的活动场所及用于创新活动的专项经费。

  四、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与管理

  (一)“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由所在单位工会推荐,经所在单位党政认可后,向集团总公司工会申报,集团总公司工会考核评审后进行命名。材料包括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的工作业绩、技术等级证书、获奖证书、技术认定和技术创新证明材料,该创新工作室的内容简介和发展规划。

  (二)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劳模创新工作室学习交流、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应建立创建活动台帐、创新成果台帐和成员发展台帐。所在单位工会应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台帐,加强日常管理。

  (四)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日常工作活动经费由所在单位承担。对每个山西建工集团“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集团总公司工会将一次性资助1万元,支持其开展创新活动;同时,对取得省级创新成果,奖励5000元,国家级创新成果,奖励1万元。各子公司原则上也应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保证专款专用,公开透明。

  (五)集团总公司工会将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指导和服务。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相互学习交流,促进共同提高。

  (六)山西建工集团“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 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为一个管理周期,集团总公司工会将在周期末对已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达标者,将不再保留其“创新工作室”称号。

  (七)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严格审核标准,确保创建质量。

  、集团总公司工会将从场所设施、组织管理、团队建设、制度机制、工作情况、成果成效等方面进行考核,实行百分制,80分以上为合格具体如下:

   1、场所设施15分。

   (1)开展活动有固定场所,作业场所整洁卫生。(8分)

   (2)工具、办公用品、技术资料等设施设备齐备;仪表有定期检定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按计划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检修;设备、物料、工具等放置整齐并有标识。(7分)

   2、团队建设15分。

   (1)工作室由高技能人才、劳模带头。(8分)

   (2)有一支不少于3人的骨干团队,团队成员实行动态管理;根据项目情况吸纳新成员。(7分)

   3、制度建设10分。

   (1)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张贴醒目。(5分)

   (2)年度有计划,且季度目标分解清晰;台帐详实,工作记录完备;定期有小结。(5分)

   4、项目攻关15分。进行技术会诊,攻克技术难关,攻克岗位、企业、行业技术难题和薄弱环节。

   5、培训学习15分。

   (1)开展名师带徒活动,签订师徒协议,定期考核教学成果。(8分)

   (2)定期举办培训班,产生辐射效应,取得明显成果。(7分)

   6、技术创新15分。开展发明创造、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新操作法研究,取得优秀成果,产生良好效益。

   7、交流推广10分。积极组织创新工作室成员参加进修、培训,参加技术交流活动,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操作法,取得良好效果。

   8、安全管理5分。安全标识、安全警示齐全、醒目;有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牌板;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无违章指挥,无违章操作,无违反劳动纪律。

  对复核不达标、活动流于形式、规章制度欠缺、成效不明显的创新工作室,取消其称号,收回牌匾。对创新工作室活动开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在评选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工人先锋号等荣誉时优先推荐。

  六、措施与要求

  (一)创建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实践活动,需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与党政协调,将创建活动列入工会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企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规划。

  (二)各级工会要利用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平台,把创建活动作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释放职工创造潜能的一个过程;作为发挥技术带头人引领作用,学习宣传先进的一个过程,要把推广创新工作室的成果作为工会工作的品牌项目,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三)各单位工会应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推动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广泛深入开展。

友情链接